原文连接:http://inter.net.cn/dispbbs.asp?boardID=4&ID=51143&page=1 声明:作者:游客小风、越走越荒凉、疯狂萨内蒂、xiaowanzi520、nomal。本文属于集体创作,发主题者仅负责其中30%的部分,另:如果对战术和数据分析不感兴趣者请勿浪费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特此声明。 “十、十四、九……”,这样一些平平无奇的数字,对熟读唐诗而又精通其中玄妙的人来说,价值连城。我们在做这个总结的时候,也觉得和金大侠的名作有相似之处,因为同样需要默颂,抄写,关联球队,价值宝贵。于是不自量力的为本贴借用了这个书名。但是本贴的所有数字,虽然都是经过作者们的精心统计完成的,由于工作量大,肯定有错漏的地方,还请大家不吝指正——和另一个连城诀,相去何止千里啊!
我们首先来看看一些笼统的数据,球队在本赛季一共进行了58场正式比赛,打进105球,失了51球,共得分116分。平均每场得分是2分,联赛是进65球失37球积72分,平均每场得分1.89分。取得的成绩是意大利杯冠军,冠军杯8强,联赛第三。这个成绩仅可以打60分,原因是在冠军杯和联赛当中显得欠缺竞争力,球队并没有在联赛和冠军杯当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地位来,尤其是在对阵一些中下游球队时。问题主要出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先从全赛季的得失球上来进行分析。 我们全赛季的比赛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当然,在总结之天龙八部中划分的阶段细致起来共有7个之多,但是考虑到这个分法的阶段太细,偶然性的作用也大,很难从数据上得到客观的结果,所以我们暂时将观察的重点放在2:2战平尤文之前和之后的两个时间段。 在2:2战平尤文之前,我们的联赛成绩是2胜11平,而所有比赛的成绩则是冠军杯4胜3平,意大利杯1胜。总计是7胜14平,共21场比赛,积分是35,平均每场得分1.66分,大大低于全赛季的平均得分2分,而联赛的平均每场得分是1.30分,按照这个得分算的话,我们38场联赛只能有49分,这个分数连联盟杯都够不上。 而在战平尤文这个转折点之后,所有正式比赛的战绩是24胜9平4负积81分,平均每场得2.19分。联赛战绩是16胜7平2负积55分,平均每场得2.2分。按这个平均得分来假设的话,我们38轮比赛将得到84分,这是足以争夺冠军的积分数,也是我们实力的真实体现。前后球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导演了这样的绝境反击呢?我们来看看球队在这以前和以后的得失球总数。 在前13轮联赛中,我们一共进球25个,失球22个,平均每场打进1.92个球,丢掉1.69个。而在其后的25轮联赛中,我们进球为40个,失球为15个,平均每场打进1.6个球,丢掉0.6个。平均每场的尽胜球从0.23个增加到了1个,平均每场丢球下降了1.09个,平均每场进球下降了0.32个。很明显,联赛中成绩的提升和丢球的减少有直接关系,进攻虽然有下滑的趋势,但是由于丢球数量大减,所以积分开始增加。这是联赛的情况,那么在所有正式比赛中,也有这个趋势么? 在此前我们已经看到,此前综合起来的21场正式比赛进球是44个,而丢球总数是28个,平均每场进球是2.09个,丢球是1.33个。随后的37场正式比赛当中,进球总数为61个,丢球总数为23个,平均下来是每场进球1.64个,丢球0.62个。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比较得出一个结论:在第13轮联赛前后,的确是很明显的两个时期,在这之前,我们的杯赛得失球情况明显好于联赛,而联赛显现出一种非常难堪的局面。在这之后,无论是单独的看联赛还是把所有正式比赛综合起来分析,我们都可以看到一支稳定且有连续性的球队,可以保持平均每场进球1.6个左右,丢球0.6个,积分也稳定在每场得2.2分这个数字上。 在有了这个结论之后,我们就可以透过这两个阶段的具体比赛情况,来详细的了解我们球队的战术和得失,找出前期滑落和后期雄起的具体原因。当然,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一点:数据是具有欺骗性的,尤其是在针对的对手的不同上。因为我们联赛前8轮都是硬战,而此后比赛拿分相对容易,冠军杯和意大利杯则相反,前期小组赛和淘汰赛对手非常弱,而到了后期的比赛质量提高了许多。根据统计,第一循环的联赛前8场比赛我们是2胜6平,而第二循环的联赛前8场我们是4胜3平1负,这个时间仅仅占我们38轮联赛中的16轮,但是就有平局9场,负1场,在仅占联赛数量42%的比赛当中,平球和输球的比例都达到了50%。看冠军杯的情况,在淘汰赛阶段的冠军杯中,我们4场仅仅收获了1胜1平2负的战绩,而在小组塞和预选赛当中,我们8场比赛的战绩则为5胜3平。 这很好的反应了为什么我们前期比赛质量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杯赛战绩明显出色;而后期联赛战绩明显提升的时候,整体比赛质量反而较为接近联赛,甚至不如联赛的原因。但是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问题:即使在后期比赛质量大大加强的情况下,球队依然保有了拿分的连续性,这尤其说明了前后球队产生了多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从人员调整上来看,的确是有一些变动,但是这些变动并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所以我们就更希望能从得失球的具体情况来来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何而来? 对于进球和失球,我们要关心的有这样几个问题:得失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得失球的方式是什么?首先我们来看进球部分 一、进攻部分
我们将全部正式比赛中的105个进球分门别类,依照战术套路:(执行形式)(特殊情况)罗列起来观看: 前场抢断:11(补射5)(传球1)(直接射门5) 中路渗透:10(包括渗透后远射进球3) 传中:22中路包抄(左12/右10)[其中包括头球10] 打身后:15(长传6/直塞6[其中包括突破3]/过顶3[其中包括禁区后点摆渡2]) 个人能力:18(突破后射门12)(远射6) 角球:12(前点6/后点6)[其中包括角球传球4] 任意球:11(直接7/间接3[其中包括远射2]/战术1) 点球:6(渗透2/抢断1/角球争顶1/身后直传2)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们的进攻手段多样,进攻点分布比较均匀,运动战的5个套路,每个都有10个以上的进球。这也是拜前锋群威力所赐,个人能力带来的进球就有18个,而因为米哈的凶猛,直接任意球也有7个之多。最值得夸奖的是前场抢断,这里我们统计的前场抢断与一般意义的不同:只要是射门或者传球被对手破坏的,我们再次得到球权,就算一个前场抢断。里面有5个补射,说明我们的球员接应意识好,进攻点较多,有机会发起二次进攻,而真正意义上的前锋断球,前场断球造成的进攻机会,也不少于这个数字。这说明前场队员拼抢积极,能给对手的后防造成压力。 仔细来看可以发现,定位球,包括点球在所有进球数字上占27%,这个比例在我们拥有米哈、雷科巴、阿德、泽马、克鲁斯等众多任意球高手的情况下算是比较低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球队在运动战中的功底。而运动战进球中,真正和配合关系密切的渗透、传中、身后球这三项相加,占所有运动战进球的61%,这也说明目前进攻体系的改进潜力依然巨大,因为一支主动进攻的球队,依靠前场抢断发起二次进攻和个人能力突破、远射的比例占到了近40%,绝不是一个有保障的进攻来源,因为这些进球的偶然性很大。 那么这个运动战改进的空间在那里呢?作为一个442阵型的球队来说,渗透和身后长传过多是不那么正常的,这说明进攻空间没有拉开。最重要的传中造成头球和身后直塞仅有16个,占有运动战进球总数的21%,而仅占配合进球数的34%。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进攻问题出在边路球员的插入纵深的能力上。 为什么我们如此看重这两个数据呢?传中如果是低平球,被后卫断下的可能性极大,前点接低平球射门难度很大,后点危险不言自明。低平球传中,效率比较好的是底线附近回敲中路,这个配合套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仅有萨队的两次突破助攻。而传中如果是过顶高球,头球破门次数不足也是问题,因为过顶之后在禁区内停球要耗费时间,也给了对手堵枪眼的机会。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左路和右路的传中数量大致相当,这说明即使是在边路进攻处于一个低水平的时候,左路和右路的攻势都比较平均。但是这个平均是相对的,还是取决于球员,因为前期德扬的右脚外脚背挑传、横敲中路是一绝,助攻次数相当多。而在后期右路的泽马传中质量高,左路的基利在进攻上贡献甚微。 我们再来看直塞,直塞空挡,无论插上的是前锋或中场,都需要对手后卫间隔较远。在目前很多球队所使用的4后卫阵型中,这个空间很难轻易找到,除非是边路斜插身后,或者是边路从对手两肋空挡送球,才有可能找到空间。在所有身后球中,直塞的数量仅占可怜的40%,足以说明我们的边路攻击性有所欠缺。不过身后长传中,打出了两次难得的长传禁区纵深,高点回摆的配合,也算是长传球运用的一个亮点吧。 我们讲了问题,就需要探讨问题的由来。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边前卫奇缺,基利和泽马都成了宝,范德梅德也一用再用,可惜这三个人或者有传球而无速度,或者有速度而无传球,都无法很好的完整的担起边路进攻的重担,而我们的边后卫也很难在这个方面给予支持,只要想想卡洛斯的传球和插上,就知道我们的边路进攻和世界级差的有多远。本赛季仅进一个索拉里,能解决多少问题,值得怀疑。综合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引进一个能力不错的右前卫是很有必要的,或者是改进中场的结构,加强边路传递,让右路的队长能在进攻中投入更大的精力。 撇开运动战,我们来看看定位球,主要是角球和任意球。单就角球战术而言,已经趋近于完美,由于米哈和其他球员的脚法精湛,前点和后点造成得分的分布均匀,都是6个。前点一般是中后卫直接头球攻门得分,副队在里面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后点多半是卸球摆渡到外,插上球员远射得分。目前可以进步的地方在于战术角球造成传中和射门,这一点尚嫌不足,可能是因为中卫插上回撤调度问题吧。 而任意球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直接射门太多,间接的头球攻门太少。虽然在摩西拿比赛当中有个横拨阿德,阿德带球大力远射的战术配合得分,但是究其内容,还是个人能力的远射占了多数。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整体的主力阵容当中,身高超过1.85米的球员,场上一般不超过2个,包括门将也才3个,这个现实也造成了我们头球摆渡造成空挡的希望极为渺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定位球走配合而非射门的道路并不现实。 二、防守部分:
把全部的失球51个统计一下,得到了下面这个结果: 前场抢断:4(补射3)(传球) 中路渗透:(远射) 传中:10中路包抄(头球5)(左5/右5) 身后:11(长传2/直塞7/过顶2[禁区后点摆渡2]) 个人能力:7(突破3)(远射4) 角球:5(前点5/后点0[包括远射2/传球1]) 任意球:10(直接2/间接8[包括摆渡2]) 点球:4(渗透/抢断1/角球争顶1/身后长传1/直传1) 从这里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所有丢球里面,定位球占了37%,如果将由角球、任意球发起的较复杂的战术配合也计算在内的话,这个比例更是高达恐怖的49%。这个数量是很不寻常的,大家应该记得,上面我们球队的进球统计中,定位球不过占全体的27%,而且还是在我们拥有大量定位球高手的前提下完成的。丢球中,为什么定位球占了如此之高的比例呢?我们来细看丢球的类型。 很明显的一点是间接任意球占了绝对多数,排第二的是角球前点战术。直接任意球攻破我们大门的仅有托蒂和佐拉两大高手,间接任意球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接高球头球破门,在这些丢球中,我们可以看到背后大多是中后卫的身影,或者是副队没有跟上,或者是米哈没有顶到,或者是马特盯人不紧。 为什么中卫在防守间接任意球时突然失了成效呢?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前点破坏接近于无,防守距离稍微远的任意球时,人墙一般是两人搭,前点由边后卫和中场控制,他们都缺乏身高和弹跳,导致球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落点,加重了中卫的负担。其次是因为中卫缺乏高球的控制能力,副队的身高就不提了,马特虽然高球抢点强,但是速度慢,控制范围小,米哈老迈,指望他去拼后点的弧线球也实在不现实。 再看角球的前点战术,5个角球丢球,全部是发前点造成的,里面有两个远射,一个摆渡,说明前点并非直接头球攻门,而是通过配合拉开,拉散了我们的防线。最直接的问题依然出在高球上,在发出角球以后,头球两次摆渡的有2个,而头球摆渡一次或者头球攻门的,在角球丢球中出现的次数是100%。分析起来,原因和任意球基本相似,而角球还更加严重一些,因为我们的超过1.85米的场上一般是中锋和中后卫2人,前锋回撤争顶,反击的威胁就更加小,造成对手更加肆无忌惮的压上。 再看另外一些丢球,传中和身后占了全部运动战丢球的65%,这也是我们防守上的一个问题:控制身后,需要门将的出击配合,传中的破坏,一方面需要边卫的封堵,一方面也需要中卫的破坏和门将的出击。本赛季一大问题就在于后卫线的压上,造成了身后空间变大,对手长传反击的难度随之减小,圣托不适应新打法的问题暴露无疑。从传中的情况来看,两边防守效果基本相当,这也是我们主张引进中卫,而边后卫不急的原因之一:萨队在防守传中时堵枪眼效果很差,而法瓦利在回追身后球时比较困难,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四、曼奇尼的临场指挥 曼奇尼在调整方面,平均每场第一次换人的时间是57.68分钟,而除掉因为有球员受伤而导致的换人,我们可以看到,平均每场的第一次换人延迟到了64.61分钟。这就说明绝大部分时候,替补上场的球员只能获得少于25分钟的表现时间。这对于中场球员和后卫而言尤其不利,因为他们很难有足够抢眼的表现来获得下一场的首发机会。而对于前锋来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有所表现,也就必须付出120%的努力。 这说明曼奇尼非常喜欢让球员自己解决问题,临场调整多为被动调整。也是一些体力差的球员频频被换下,如V7、雷科巴等人,后期也不得重用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最后一段时间球员体力不支,但是好处在于加强球员调整比赛节奏的自觉。 因为曼奇尼有这个习惯,首发阵容的调整力度相当大,凡是意大利杯、冠军杯无关紧要的比赛,他一概派上替补球员,有些甚至是在联赛中一场不上的替补。而在后期失去竞争联赛冠军的希望以后,他也大量使用替补球员首发。尤其在主场比赛时,多次派出十分诡异的进攻阵型,比如433、4231等,进行实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曼奇尼是个比较喜欢探究新事物的教练。 比赛中球员受伤总共发生了18次,这些球员有:泽马里亚1次,法瓦利6次,萨队1次,马丁斯1次,米哈2次,埃姆雷1次,帕斯夸莱1次,阿德里亚诺2次,马特拉齐2次,克鲁斯1次, 这里可以看到,后卫和锋线队员的场上受伤占了绝大部分,其中后卫受伤的几乎全是30岁以上的球员,共有13次,足以说明我们的球队打法很开放,后卫需要做的跑动相当之多,老队员有些吃力。而锋线球员受伤的马丁斯、 阿德都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被对手侵害受伤,这是意大利赛场的特色,也是因为他们盘带过人的次数比较多。在所有受伤球员中,伤势反复发作的只有法瓦利一个,其余球员的伤病都没有持续很长时间,阿德的第二次受伤是因为带伤上场。从这里可以发现,本赛季的伤病情况尚属正常,不是影响到我们的战绩的关键所在。 从上面的情况也能够看到:我们的中场伤病情况和03/04赛季有了很大不同。03/04赛季的后腰一伤再伤,最终导致无人可用。04/05赛季的中场球员仅有E5一人受伤,贝隆的因伤缺席尚无法定论为比赛中受伤或训练中受伤。考虑到我们中场人手众多,这是非常出色的出勤表。从比赛中可以发现,造成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场球员的跑位合理,出球顺利,一脚传球意识强,所很少受到铲断的威胁,同时球员们的轮换,保证了充足的体力,也是原因之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伤病情况的发生,我们会发现在赛季开始阶段,伤号几乎完全出现在后卫队员身上,这也说明当时他们受到的压力更大,需要做的跑动更多。唯一一个前锋受伤的是小马,而小马恰恰是前锋当中主动防守最积极的一个。赛季后期,几条线上的伤员数量的差距不是太明显了,这也和整体防守质量提高,防守体系建立有关。这个时候出现的阿德和克鲁斯的受伤有一定代表意义,标志着我们前锋从游荡时代进入了为集体服务时代。 上赛季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情况: 在安东的03/04赛季攻防完全手册中有这样的描述: 进攻套路 在扎克的带领下,国际米兰打出了比较丰富的战术套路。定位球包括角球方面,在所有得分手段里占到了3到4成。而在阵地战中,从赛季一开始,就以直传、斜传空档为主要战术,这在中下游球队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才是边路进攻,而且都很简练。阵地战中,从中路作出的文章排在第三位,综合边路进攻来看,球队的攻击点是明显“左倾”的。在赛季中后期,长传战术开始显露出效果,实际上,这是球队开始由进攻至上调整到适度防反的一个信号。 其实,在赛季初始阶段,球队也打出多次反击,但往往都是在比分领先、对手不得不压出来的时候制造的,只有当长传成为一种思路时,球队的战术风格才开始寻求改变。 个人单打独斗则是令中下游球队胆寒的武器,但这与战术素养无关。 战术缺陷:中场缺乏控球,不具备运用超强脚下技术在慢节奏短传中寻找战机的能力。唯一一次可与皮尔洛的致命一传相媲美的是雷科巴的一次斜吊过顶球转移,甩开了对手所有的防守重心。 前场抢断能力不足,很少有在对方禁区前沿起脚的机会,很难说这与摆上三个前锋没有关系。 战术潜力:队中可以突击的攻击型中场不少,如果在不计浪费前锋成本的条件下,前腰群的使用可能会产生在竞争对手意料外的效果。 防守最突出的问题是某个防区失去防守位置,从中场到后卫,从右到左遍地都是。对手不是通过很精妙的传切来撕开篮黑军团的防线,而是要么一对一成功突破,要么通过意图明显的转移。那么人怎么不见了? 如果把左路的防守失败归结为个人能力的欠缺,那么中场、以及同样被人猛揍的右路,只能说,所具备的由攻转守的能力只是意甲二流水平。屡屡被对手在禁区弧顶从容射门而看不到中场防线在哪里,有5次失球防区内只有两人,还有3次被多打少,统计数据只能用“震惊”两字来形容。 世界级的后防几乎没让任何一个对手可以从容控球寻求从中路突破的机会,没有,对手们的教练告诫队员,要很小心地在他们自己的半场周旋,寻觅那由守转攻的致命一刻。 进入四月,扎克的队伍在防守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手已经很难组织起反击。虽然国际米兰又在防御阵地战上显出了些生疏,让最后几个对手获得了从中路发动攻势的机会,但这种情况肯定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当时的问题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和扎克的343有直接关系,进攻之所以能采用直传斜塞空挡,是因为3前锋拉开了对手的防守空间,而在防守上频频失位,和3后卫控制范围不大分不开。禁区弧顶射门失分有了很大改善,是因为坎比主力后腰后对中路防守保护得较好,这也是我们上赛季引进众多后腰的重要原因。在控球中寻找机会,和前场抢断造成的得分也有了很大进步,原因主要应该是是曼奇尼的控球打法和团结的氛围,场上重用有拼搏精神的小马,BOBO的接应和拼抢也尽了力。 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和球队组成人员的构成有直接关系,需要逐步的解决。就目前的人员配置和战术打法上,可挖掘的潜力已经基本用尽,剩下要做的就是保持球员的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拼搏精神等方面了。 附冠军杯和意大利杯的一些节选分析: 冠军杯: 04/05赛季国际米兰冠军联赛12战6胜4平1负积22分,平均每场积1.83分.主场4胜1平1负积13分,平均每场积2.17分.客场2胜3平1负积9分,平均每场积1.5分.资格赛和小组赛5胜3平积18分,平均每场积2.25分.淘汰赛1胜1平2负积4分,平均每场积1分. 进攻部分:冠军联赛12场比赛进23球,平均每场进1.99球.主场进12球,平均每场2球,客场进11球,平均每场1.83球,资格赛和小组赛8战进19球,平均每场2.375球.淘汰赛4战进4球,平均每场进1球. 以下是进攻手段分类:直传、斜传空档:3次角球战术:1次(头球1) 点球:1次通过禁区前沿短传配合突破:2次边路传中,包抄:左路3次,右路1次中路直塞至禁区:1次利用个人技术摆脱:阿德4马丁斯1 快速反击:2次突破横/斜传:1次补射:2次远射:3次长传:4次(贝隆2戴维斯1法瓦利1) 前场抢断:1次单刀:1次非主动进攻单项统计对方防守失误 :1次反越位:1次 意大利杯: 进球者: 6 个:马丁斯 3 个:维埃里 2 个:阿德里亚诺、雷科巴、克鲁斯 1 个:埃姆雷、米哈伊洛维奇(任意球) 助攻者: 2次: 雷科巴、 米哈伊洛维奇 1次: 斯坦科维奇、马丁斯、泽-马里亚、克鲁斯、卡拉古尼斯、维埃里、布尔迪索 进球发起者(主罚定位球者为发起者/远射者为发起者): 3次、雷科巴、米哈伊洛维奇(角球1/任意球2)2次、斯坦科维奇、泽-马里亚(角球1/任意球1)、卡拉古尼斯1次、贝隆、阿德里亚诺、埃姆雷、坎比亚索、扎内蒂 进球参与者(由守转攻的所有参与者/定位球的创造者): 8次:马丁斯 4次:雷科巴、维埃里 3次:米哈伊洛维奇、斯坦科维奇、阿德里亚诺 2次:克鲁斯、泽-马里亚、卡拉古尼斯、坎比亚索 1次:贝隆、埃姆雷、扎内蒂、布尔迪索进攻分析: 7年了,这是第一个冠军.虽然只是分量并不太重的意大利杯.本次意大利杯球队共赛8场,主场4胜,客场3胜1平.共打进17球,其中运动战进球12个,定位球5个. 8场比赛打入17球,平均每场近2.125球,攻击力应当是相当锐利.在这一点上曼奇尼还是秉承自己一贯的风格,至少在意大利杯当中,球队的攻击力还是令人满意的.下面就来试着分析一下球队的进攻.很显然,边路传中和个人突破是曼奇尼最倚重的进攻手段,再加上定位球和远射,曼奇尼的四大法宝实力均衡,其中尤以左路和中路相当活跃.4次传中有3次在左路,4次突破也有3次在左路.中路突破1次加上中路远射2次和中路远射之后补射进球2次,运动战12个进球左路6个中路5个右路仅一个.这不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右路进攻至少在意大利杯当中还恶需改善.前面已经从进球,助攻,发起进球,参与进球4个方面做了一下统计.我们不妨把这4项数据加在一起,大概可以看出该球员在进攻中的分量.那么就得出如下数据: 15:马丁斯 11:雷科巴 8 :维埃里6:阿德里亚诺、斯坦科维奇5:泽-马里亚、卡拉古尼斯、克鲁斯3:埃姆雷、坎比亚索2:贝隆、扎内蒂、布尔迪索看一下这个数据,雷科巴和卡拉古尼斯这两位替补的表现无疑会让人大吃一惊,两人一为左前卫一位中前卫,先前得出的结论左路和中路进攻很盛,在这里也得到了印证.毕竟这是意大利杯,这一数据也不能说明什么.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出场时间: 566'米哈伊洛维奇 561'泽-马里亚·费雷拉 474'马丁斯 469'马特拉齐 399'克鲁斯 383'卡拉古尼斯 374'卡里尼 373'基利·冈萨雷斯 372'布尔迪索 370'斯坦科维奇、科尔多巴 309'戴维斯 288'贝隆 285'范-德-梅德 284'坎比亚索、J.萨内蒂 281'科科 273'C.扎内蒂 266'雷科巴 218'阿德里亚诺 201'维埃里 188'托尔多、丰塔纳 184'埃姆雷、法瓦利 100'加马拉 5'马里诺 1'比亚瓦假如我们把各项进攻相加值作为一个进攻效率单位,对比一下出场时间,就会得出下列数据:雷科巴:24.18 维埃里:25.125 马丁斯:31.6 阿德:36.333 埃姆雷:61.333 德扬:61.666 卡拉:76.6 克鲁兹:79.8 坎比:94.666 泽马里亚:112.2 扎内蒂:136.5 贝隆:144 布尔迪索:186 这个数据显示了这些参与了17个进球的球员们完成一个进攻效率单位所需要的时间,很明显,联赛中的进攻核心贝隆的数据令人失望.反而是几乎被人忘却的雷科巴令人欣喜. 本篇到此,依然有很多缺漏之处,希望大家能指正,凡是能在查错上给予我们帮助和指教的,改一错将酬之以CN币1000。
感谢红尘一笑、星之海洋,24号的斑竹:印记、飘飘、CAT,他们的努力工作使我们可以不顾版务而写作本贴,所以这个帖子也有他们的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