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inter.net.cn/dispbbs.asp?boardID=4&ID=64236&page=1 蜗牛眼中的国米之十年管理篇 自莫拉蒂1995年入主国米至今已经整整十年,十年中国际米兰只夺得了一座欧洲联盟杯和一座意大利足协杯,和其传统豪门的身份相去甚远,而球队更因此而被人称作是足坛里的“黑洞”。客观分析,国米十年战绩不佳的首要因素便是其管理体制上的诸多缺陷和漏洞。 一.家长式的感情管理模式 从市场化的经济角度来看,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是一个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因此其管理体系的运行也应该遵循市场因素的制约。然而事实上莫拉蒂作为俱乐部的主席更多的是依靠一种家长式的感情管理模式。当然,作为俱乐部的最大股东,莫拉蒂客观上有权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但这并不表示主席的计划就是俱乐部目标运行的最终结果——这正是莫拉蒂在国米十年管理中陷入的最大误区所在。 首先便是在制定球队目标上的好大喜功。每个赛季前的准备期,国米总是以冲击冠军的必然者自居,并且围绕这个目标打造一套至少在理论上堪称豪华的阵容。从属性上来看,莫拉蒂对球队进行大量的注资,从而要求得到成绩上的回报是价值利益的必然,毕竟对于任何一个商人来说,赢得竞争和争取利益最大化是其考虑的根本的问题。于这点来说,莫拉蒂追求冠军的心态本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出在莫拉蒂在看待效绩时的狭隘上,很明显一个事例,在库珀任职的两年中,其带队获得了2个联赛亚军,一次冠军杯四强,本已是相当不错的战绩,但在莫拉蒂冠军心态的使然下,这便是一个失败的成绩单,于是下课也成了必然。如此将是否赢得冠军作为球队成功与否和评判主教练好坏的唯一标准,不仅否定了俱乐部在承载球队价值体系上的巨大作用,也以偏概全地错误理解了教练的能力。
其次就是在球员引进与主教练选择上的固执己见。截止到上个赛季,国米先后更换了11名主教练,买进了114名球员,如此庞大的人员流动却没有能够给国米带来成绩上的巨大飞跃。功利的烙印被鲜明地打在了国米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在球员引进和主教练的选择上,莫拉蒂经常不顾球队当前的战术特点和风格,几乎完全是以自己的喜好的来决定一切,球队不进球,那就挑最大牌的前锋买,正因为这样国米曾创下了同时拥有萨莫拉诺,罗纳尔多,维耶里三名西甲最佳射手的记录;球队不赢球,那就把教练炒掉,正因为这样国米也曾创下了一个赛季更换4名主教练的壮举。在这样一个功利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球队除了被冠以“黑洞”的称号,还要因此而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从而走入“越失败越功利,越功利越失败”的恶性循环中。
第三便是对大牌球星的过分宠信和溺爱。莫拉蒂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却很难称的上是一个简明的领导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说,俱乐部与球员是一个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因此球员应该绝对地服从俱乐部的领导与管理。当然,莫拉蒂从人性化的立场出发,与球员的建立深厚的感情,于企业管理来看,这甚至算的上是一种激励机制的灵活运用,但若因此而过分地宠信某些大牌球星,便会误导他们滋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从而给球队的管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说到这一点,就不能不谈到雷科巴与阿德里亚诺这两名都将莫拉蒂视为父亲的球员。雷科巴和阿德里亚诺都与主教练发生过矛盾,甚至是违反了球队的纪律,但每到这个时候,莫拉蒂总是以家长的身份出面护子,为球员开脱。也只有这样管理下的国米,才会传出球员晚归只向莫拉蒂请假的闹剧。
二.文化体系的缺陷
托翁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经典语录如果用在企业的经营中,也有着相同意义——成功企业的成功之道大多一样,而失败企业却各有各的失败因素。于国际米兰俱乐部来说,十年来屡遭失败便与其文化体系存在缺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何一个俱乐部都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而这个体系就承载着俱乐部历史底蕴和精髓地传承。文化体系是由众多价值观念构成的,不同的观念在文化体系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观念对文化体系的影响最大。任何企业文化体系都有两个核心观念,一个是团队观念,另一个是价值观念。团队观念和价值观念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张力,否则对整个企业文化体系造成不利的影响。十年来国米企业文化体系最大的弊端是团队观念的不足。团队观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在特定时候左右企业内部人员的价值取向。于足球本身来说,这是一项基于团队配合与协作的运动,而俱乐部作为这项运动的运营者,更应该注重团队观念地培养。遗憾的是,在过去十年里,国际米兰在团队观念方面确实很难让人恭维。经常,我们可以从电视报纸上看到某位国米球员与俱乐部闹矛盾的消息,从当年的博格坎普潘采夫斯福扎到近年来的戴维斯维耶里托尔多,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打不上主力而引起的,但从深层次的原因来理解,这同时也是缺乏团队观念的表现。皮耶罗是尤文多年的老球员,但是在卡佩罗的战术需要下他的定位只是伊布的替补,尤文队长也认同并且接受了这个事实,本赛季至今,皮耶罗虽然更多只是替补登场,但是也出色了完成了主教练赋予他的任务。没有人会甘愿坐在替补席上,因此主教练对球员的管理很重要,同时俱乐部对球员团队观念的培养也很关键,只有这二者结合才可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球员与俱乐部矛盾的产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国米现任主教练曼奇尼在管理球员时“拉一帮打一帮”的做法显得多么愚蠢和可笑。
其次,国米更衣室的问题也是多年来一直被人所诟病的地方。虽然通常人们大都只是以“大牌球星太多”来看待这个问题,但客观地分析,这也是团队观念淡化引起的。正因为都是大牌球星,所以才更需要俱乐部在管理中注入更多的团队元素,使每一位大牌球星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并且使这些能量能够形成一股合力,反之,便只能消磨球队的意志力和凝聚力,拿最近媒体热炒的阿德与贝隆矛盾的问题来说,尽管双方都表示“不是朋友并不影响在一起踢球”,但是客观地看,如果两位球员在场下存在着隔阂和矛盾,在场上踢球时配合的默契程度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利影响,使球队的实力受到非战斗性损耗。
第三,国米经常在关键时刻显得意志力和凝聚力不足,除了文化体系中了团队观念的淡薄,还有缺乏本土精英的因素。任何一个优秀的团队,都应该拥有一批核心骨干并视之为最宝贵的财富的本土精英,如尤文有布冯卡纳瓦罗,AC米兰有内斯塔皮尔洛,巴萨有普约尔哈维,拜仁有卡恩巴拉克,切尔西有特里兰帕德,这些本土精英更加熟悉球队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球队最艰苦最关键的时刻起到激励球队士气凝聚球队意志的巨大精神作用。而反观国米,本土精英的缺失显得相当严重。近十年来,国米的本土球员正逐年减少,如今甚至面临着马特拉奇一旦落选便将没有一名意大利国脚的尴尬。作为意大利传统的三大豪门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种缺失本土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混乱的文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米十年来战绩不佳的原因,与其在管理上陷入的诸多误区和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国米要取得成功就应该放下当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从管理的体制入手,建立起一套张弛有度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来,这样才能取得成绩上的飞跃。
蜗牛眼中的国米之十年球迷篇
佛熟悉的声音,点燃一束火在黑暗子中曾经的记忆里。早有关于你的传说,可我还不停的自问这是否值得。当然火会在风中熄灭,山峰也会在黎明倒塌,爱的苦果,将在成熟时坠落。此时此刻只要有你陪着我,随之而来的又算什么——没了你,开始怀疑我的存在还有没有意义。 不只一次在前功尽弃后欲哭无泪,不只一次在功败垂成后跪地问天,十年来,所有的国米球迷也许和我一样都在重复这这样的困苦和煎熬,承受着这样的辛酸与痛苦。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谁都会有梦想。我想到过国米拿到三冠王,我想到过大国米时代的重来,我甚至想到过自己成为这个球队中的一员,但我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是不是要换一支球队来支持以满足我对冠军的渴望。和所有的国米球迷一样,我也如此认为,冠军不是一切,能够为自己心爱的球队默默付出,能够和她一起享受吃苦的日子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有朋友曾经这样讽刺我,喜欢国际米兰就会受到其他球迷的歧视,因为他们支持的球队拿到了更多的冠军,因为缺失冠军的国米只是他们眼中的阿斗和烂泥。我当然知道国米夺得上个联赛冠军时柏林墙还没有被推倒俄罗斯还叫作前苏联,我当然知道国米夺得上个冠军杯时人类还没有登上月球中国还在文化大革命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我当然知道这十年中国米三次被尤文图斯压到联赛亚军两次被AC米兰淘汰出欧冠,但如果说对于一个球队的挚爱是由冠军数目来决定的话,那我宁愿承受自己足球审美眼光的彻底沦陷。有人说国米的球迷是一群偏执狂诸如张斌,也有人说国米的球迷存在自虐倾向诸如张小舟,在次我绝不想区讨论说这些话的人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居心和企图,但是我可以很自豪的如此回答,在国际米兰面前,我宁愿做一个被别人称作是偏执狂和存在严重自虐倾向的人,我想这于任何一个球队的忠实球迷都是相同的——诚如AC的球迷会说“米兰就是降级我也红黑依旧”,诚如尤文的球迷会说“老夫人就是偷一万个冠军我也喜欢”。是的,谁都会为自己支持的球队辩护,就像那句陈腔滥调一样,喜欢一个球队可以不说任何理由,痛恨对手的理由你却可以说出一万条来。足球的世界里,只有球迷永远不会转会。
突然想起一位老国米球迷的话来——“我不知道在我的有生之年还可不可以看到国米夺冠,但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愿意减寿十年”。这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去尊重的球迷说出的肺腑之言,扪心自问下,我在疑惑自己是否也这么想过。沧海桑田,顽石也能长出青苔,只有一颗心未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十年的等待就像过往云烟般逝去,眼泪还没有流出便已结冰。几多风雨几多愁,一场等待一场梦,梦醒时分恰如那东去的一江春水…… 又是一个十年,又是一场等待,此刻所有的国米球迷都会说,我爱这支球队,我愿意陪她再走一个十年,两个十年,生生世世的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