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会员社区 球迷风采 视频下载 球员图库 蓝黑战士 球队介绍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蓝黑名人堂
赛 事 资 料
· 10-11意甲赛程表
· 10-11意大利杯赛
· 10-11欧洲冠军联赛
· 10-11国际米兰射手榜
最 新 阅 读


历 史 上 的 今 天
历史上的今天
蓝 黑 名 人 堂
蓝黑名人堂
首页CN网刊
zisong:05/06解构蓝黑之战术篇(1)——中场中轴的位置变换及相关分析
作者:zisong 阅读:3892 次 时间:2006-2-18 来源:原创
原文链接:http://inter.net.cn/dispbbs.asp?boardID=4&ID=67525&page=1

写在前面的话:笔者这篇分析针对的是本赛季国际米兰在联赛中的表现,不涉及其它任何赛事,通过战术模板结合比赛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分析。战术模板是根据FM游戏中的战术图做成的,难免有遗漏失误之处,但大方向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选取的比赛都是本赛季国际米兰比较有代表性的,以首发阵容的表现为主要分析对象,如有特殊情况会有相应的备注进行说明。本篇分析完全针对具体战术打马后炮,不对联赛形势进行一点涉及,望各位讨论时注意这点。另外,说是相关的分析,但绝大部分内容还是针对中轴本身来谈的,对于连带的其它方面的内容不会过多涉及的,稍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文:客场1-2输给佛罗伦萨,国际米兰在中场方面完全被对手压制,虽然在控球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不可忽略的一个情况就是蓝黑军团在这场比赛的绝大部分时间段内都是跟着佛罗伦萨的比赛节奏来走。由这场比赛联系前面丢分的比赛,可以发现坎比亚索—贝隆这对中场中轴在强强对话中的表现始终达不到对中下游球队时的水准,而曼齐尼针对这种情况在2月9日前曾经多次就二人位置进行调整,以期得到一种最合理最有效的搭配形式,但不论怎么调整,怎么换人,如果曼齐尼不改变其重攻轻守的中场取向,不针对球员的个人特点做出适当的改变,那么无论如何,国际米兰在强强对话中哪怕取胜也难逃被彻底压制的命运,就好比当年梅斯塔利亚的那个2-1。

一、皮萨罗的错误尝试

本赛季,国际米兰花费1100万欧元以及马其顿人潘德夫的一半所有权从乌迪内斯引进了智利中场皮萨罗,意图就是用来接贝隆的班。在赛季刚刚开始阶段,曼齐尼就皮萨罗的使用进行了尝试,结果证明了坎比亚索—皮萨罗的中场中轴在曼齐尼的战术体系中仅仅是纸面上的完美,实战中的表现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客场0-3对巴勒莫(战术图如下)


本场比赛曼齐尼尝试了贝隆和皮萨罗的双核心战术,在中场排出了皮萨罗和坎比亚索的中场中轴。本场比赛贝隆站在了AMR的位置上牢牢的将对方的格罗索钉在了后场不能上前助攻,皮萨罗虽然站在MC的位置上,但其习惯性的回撤使得国际米兰的整个右边路完全脱节,而其防守上能力的孱弱也使得泽马利亚在DR的位置上被博纳尼压制造成了右侧的不设防。本场比赛看似国际米兰的右路出现了问题,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巴勒莫的中场组织核心科里尼并没有得到特殊的照顾,这个问题的主要责任在与其对位的DMC坎比亚索身上。本场比赛坎比亚索不断从其位置前插参与球队进攻,而科里尼正是利用阿根廷人前插上去时留下的空挡进行调度的。从这场比赛当中可以发现坎比亚索和皮萨罗之间少有呼应,国际米兰的整个中场似乎被人为的割裂成了两个部分。这一双核心战术试验可以说并不成功,可能有人会认为贝隆不在皮萨罗和坎比亚索搭档的效果要比双核心时好,但无情的事实给了这种想法一记响亮的耳光!

客场0-2尤文图斯(战术图如下)


这场0-2表面是两个定位球失分,但国际米兰在场面上被彻底压制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中场的直接对话中,坎比亚索—皮萨罗这对组合彻底的被打上了不合格的烙印,在之后的比赛中曼齐尼也基本上放弃了这对组合。

本场比赛曼齐尼将皮萨罗放在了他更喜欢的DMC的位置,而把坎比亚索的位置前提到了MC的位置上并赋予了阿根廷人一定的进攻任务,用坎比亚索的进攻来为皮萨罗的组织拉开一定空间,不过在实战过程中这个战术并没有打出来。科尔多巴由于基本没有助攻能力因此让内德维德在防守上没什么压力(菲戈和赞布罗塔是一个均势),捷克人可以肆无忌惮的内切到中路,维埃拉和埃莫森也时不时前插使得皮萨罗被限定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而其在阵地站中的防守能力之差也暴露无遗,一旦坎比亚索前插接应,国际米兰的整个后卫线前就陷入了缺少保护的境地,皮萨罗一个人完成不了中场防守上的任务。而同时,在进攻上,坎比亚索也没有为皮萨罗创造出太大的空间,给维埃拉和埃莫森的压力也不大,边路原因有,但更多的原因还在于这对组合的搭配不合理,曼齐尼对皮萨罗的技术特点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既要求他组织进攻、控制节奏又给了他一定的防守任务,而智利人的个人能力远没有达到攻守平衡的境界。

笔者仔细研究了下上赛季斯帕莱蒂任下的乌迪内斯,发现皮萨罗在这支队伍里面的作用以及其自身能力有被新闻媒体夸大的嫌疑,理由如下:

1.  当时的乌迪内斯主要的战术指导思想是防守反击,球队队型基本上是收缩到后场之后谋求反击,虽然时有大比分的比赛,但大部分的进球不是靠阵地攻坚而是依靠快速反击。因此球员在防守上的个人压力不是太大。

2.  采取3后卫防守体系。众所周知,3后卫防守体系的一个优点就是禁区正面防守能力超强,对于中场的保护要求不是太高。而且乌迪内斯的3后卫体系中有一个拖在后面的SW(阿根廷人森西尼),进一步削弱了对中场球员的防守要求。

3.  平齐的保护以及穆塔里大范围跑动给皮萨罗的个人发挥创造了条件。平齐在右路虽然看似没有扬库洛夫斯基风光,但他对于皮萨罗的侧面保护作用十分突出,可以在皮萨罗失位时补到中路;穆塔里在中场的大范围跑动以及犯规减轻了皮萨罗的防守负担,可以让智利人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进攻中。

4.  皮萨罗的作用主要是完成在反击战中的传接,就是运球通过中场后把球交给两翼的队友进行突击,他自身的攻击能力和攻击手段都比较有限;在阵地战中,皮萨罗主要是进行对两翼的调度以及靠盘带打乱对手的防线。

当曼齐尼通过这几场比赛后发现其本人对皮萨罗的定位过高而其自身特点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后,果断的将皮萨罗放在了替补席上,联赛基本不给其太多的表现机会。笔者对于曼齐尼的这个举动不敢保证一定正确,但从个人角度来看,放弃皮萨罗完全是合理的。虽然皮萨罗的表现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尽人意,但球员自身不符合曼齐尼的现行战术是确定无疑了。

二、防守轴心,坎比亚索到贝隆

在进行这部分之前,笔者前就防守轴心这个概念阐述下个人的理解。防守轴心是指一个球队防守战术中运转的一个基点,具体的战术布置围绕这个基点展开,一般由中场球员充当,位置在DMC上,但防守轴心不等于防守核心。

曼齐尼的战术里面,对于防守轴心的要求不单单是防守方面的,在进攻上对这个位置上的球员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上个赛季曾经先后试验过多名球员,最终扎内蒂占据了这个位置,不过扎内蒂在进攻能力上的不足使得其并不能完全令曼齐尼满意,因此新赛季不在主力阵容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让所有人接受的。

由于赛季初期的意大利超级杯上萨穆埃尔这名被曼齐尼钦定的防守核心遭遇“口水门”事件被停赛,因此曼齐尼对于防守轴心的设定并不是在赛季开始的第一时间内完成的。坎比亚索凭借其在对阵佛罗伦萨以及利沃诺这两场比赛中的良好发挥被曼齐尼委以重任,成为了全队防守中最为重要的球员。由于国际米兰主场对利沃诺的比赛多纳多尼有主动放弃的嫌疑,因此笔者选取国际米兰主场1-0战胜佛罗伦萨的比赛进行说明(战术图如下)

备注:图中泽马利亚应为菲戈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这场比赛中,坎比亚索站在DMC的位置上,贝隆站在MC的位置上,两个人都被赋予了前插进攻的任务,而且曼齐尼在本场比赛中采取压缩空间的办法来对佛罗伦萨的反击进行压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贝隆和坎比亚索完全压制住了对手,并且整体的过渡、调度这对组合都完成的不错,尤其是坎比亚索在前插进攻的同时也兼顾到了防守。但表面上的风光却无法掩盖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佛罗伦萨在这场比赛中通过中场相当的容易,尤其在坎比亚索的防区内对手甚至到了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步,只是没有丢球将这一切都掩盖住了。当国际米兰在主场面对罗马时,这个问题终于爆发出来了。

主场2-3罗马(战术图如下)


本场比赛曼齐尼主动进行了变阵,关于两个边路菲戈和泽马利亚的问题笔者不打算讨论,仅就坎比亚索和贝隆之间来谈。这场比赛国际米兰的3个丢球都或多或少跟坎比亚索有关系,显然这对防守轴心来说是不该出现的。而且本场比赛曼齐尼安排了雷科巴和克鲁兹的前锋组合,雷科巴的位置习惯性的拉到禁区外弧顶一带,起到一个连接中前场的作用,虽然实战效果并不怎么样,但不管怎么说,坎比亚索也不至于在雷科巴回拉的情况下依旧疯狂前插。而更重要的问题是当坎比亚索前插上去后,其他球员对于他留下的空挡补位并不及时,尤其是贝隆,虽然能补上的他都去补了,但在时机的选择把握上很多时候却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场比赛坎比亚索和贝隆之间的战术错位也比较明显,贝隆在组织全队的同时承担过多的防守任务显然是不合理的。

曼齐尼给坎比亚索布置了进攻上的任务是毋庸置疑的,但程度如何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仅仅就场上其他球员的表现看,曼齐尼如果让坎比亚索大胆前插的话,应该有相应的补防措施,但就这场比赛来看丝毫没有这方面的表现。由此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由AMC改打DMC的坎比亚索本身进攻欲望比较强烈,无法在进攻的同时兼顾好本身的防守任务,承担起全队防守轴心的责任,而贝隆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型中场补防意识也不强,那么如果坎比亚索在作为防守轴心的同时又担负进攻任务的话,在强强对话中中场根本对抗不过对手。

曼齐尼在这场比赛以及稍后对拉齐奥的比赛后也认识到了坎比亚索在防守上的缺陷,不适合担任全队的防守轴心,因此他尝试着让贝隆打这个位置,由此球队进入了一个球员战术错位时期,这也是赛季中途改变战术打法所必须经历的痛楚。但庆幸的是曼齐尼的球队战术上的变化要求并不多,而且过渡过程比较合理,因此对于球队的成绩影响不大,不过在比赛场面上却时有让人不满意的时候。

客场2-1墨西拿(战术图如下)


这场比赛是曼齐尼对于贝隆作为防守轴心的一次尝试,但这一尝试明显的不是很成功,贝隆对于自身的职责并不十分清楚,造成了球队在防守上的混乱,毕竟他的位置依旧是MC而不是防守轴心通常应该站的DMC。而坎比亚索在DMC位置上的不断前插也让他身后的空挡被对手利用,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曼齐尼也没有很好的解决。

主场4-1恩波利(战术图如下)
备注:阿德里亚诺因伤过早下场以替补代替

这场比赛标志着贝隆已经完全适应了球队防守轴心的角色,由于对手孱弱,因此国际米兰在进攻上得以淋漓尽致的表演了一把。但在防守上,大禁区前沿一带中场保护不力的弱点终于被对手转化为了进球。而本场比赛坎比亚索在MC的位置上前插制造了许多机会,但其自身的防守任务却没有很好完成,ML索拉里给其补位显然不是曼齐尼赛前的战术安排而是比赛中的调整。曼齐尼这场比赛后开始为发挥坎比亚索的进攻能力设计阵型,把其树立成全队的进攻核心,但事实证明了这种尝试是极其失败的,曼齐尼继皮萨罗后再次对球员的特点认识产生了严重偏差。

三、坎比亚索成为进攻核心的失败尝试

坎比亚索在本赛季上半程的表现中展示出了自己的进攻才能,这让曼齐尼十分心动,使得他将防守轴心贝隆固定在MC位置上后开始针对国际米兰在对手大禁区弧顶一带的攻击手段进行调整,力求更丰富更立体,并不仅仅限于前锋的回拉策应以及边锋的内切,也要求在正面由中前卫直接对对手大门造成威胁。正是这种战术思想的指导下,坎比亚索赶鸭子上架般成为了整个球队的进攻核心。

客场0-0锡耶纳


这场比赛曼齐尼将坎比亚索放在了AMC的位置上,在这一位置上的阿根廷人依旧不停的向前插上寻找进攻机会。这种近似于FC和AMC之间的位置让许多队友感觉无所适从,阿德里亚诺不得不经常让出其在禁区内的位置,而斯坦科维奇更是和阿根廷人的跑动路线发生了严重冲突(这一问题笔者将专门进行分析),这就使得整个球队的进攻队型被自己人打乱。由于坎比亚索的前压,造成对手的中场和后卫线被集中在了大禁区一线,让国际米兰的进攻缺少空间运作。在防守上,由于坎比亚索和贝隆以及整个后防线距离过远,被对手在这一区域做了不少文章,要不是对手能力太差把握机会能力不强结果如何还不好说。

曼齐尼并没有因为这场比赛坎比亚索在AMC位置上的低迷表现(就作用来说的)而放弃以他为进攻核心的战术,之后在对卡利亚里的比赛中再次把坎比亚索摆在了AMC的位置上,而在这个位置上的坎比亚索居然还要去承担防守任务就实在无法让人理解了,本场比赛扎内蒂基本不去左中场补防,造成坎比亚索身后以及萨穆埃尔身前成为了对手进攻的策源地,而负责球队防守的扎内蒂没有补防看来是曼齐尼的要求了,那为何如此要求,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过于相信坎比亚索的能力。

本场比赛后,坎比亚索成为球队进攻核心的尝试彻底宣告失败。这种失败在笔者看来是必然的,因为坎比亚索的特点决定了他不适合成为主角,无论是防守轴心还是进攻核心。

主场3-2卡利亚里(战术图如下)


关于坎比亚索,笔者始终不认可他的能力,这名球员虽然全面,但优点和缺点却同样突出,在442阵型里面很难安排一个位置让他从容发挥自己的特点。坎比亚索的优点首先就是全面,防守、传接、进攻任务都可以胜任,是现代足球需要的全面型中场;由于是AMC出身,因此坎比亚索的攻击意识在中场球员里面是出类拔萃的;曼齐尼使用坎比亚索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阿根廷人和队友在比赛中的联携作用十分突出,无论和谁都基本能发挥出1+1>2的效果来;最后坎比亚索在定位球战术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全部能量。坎比亚索的缺点首先是其身体素质上的,单薄的身体影响了他在高强度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其次,坎比亚索的防守意识薄弱,经常在对手反击中丢失自己的位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远射能力有限,经常使用脚内侧使得应用脚外侧的能力有限,力量不足;战术纪律不是很强,这个问题稍后会专门进行针对性论述;另外,说坎比亚索全面其实恰恰证明了其特点不鲜明,没有专长,用好了是英雄,用不好则完全是块鸡肋。

由此可见,坎比亚索和贝隆的中轴到目前为止已经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了极限,尤其是强强对话中经常处于劣势,就拿最近对佛罗伦萨的比赛而言,本场比赛普兰德利针对曼齐尼的常用战术做了有针对性的部署,用布罗基和帕齐恩扎的纯工兵组合对抗坎比亚索和贝隆,而且用野蛮的拼抢打乱了整个国际米兰的比赛节奏。坎比亚索前插时,布罗基或者帕齐恩扎始终有一人跟着回到本方禁区前,将空间人为的压缩,使得自身的进攻无法有效展开。而佛罗伦萨的进攻则抓住国际米兰中场遗留下来的空挡来打,第二个进球则完全是这一战术的体现。

客场0-2佛罗伦萨(战术图如下)


四、斯坦科维奇和贝隆组合的启示

既然坎比亚索和贝隆的组合已经遭遇了瓶颈状态,那如何对国际米兰的中场进行调整以期达到一个最优配置则是当务之急。如果不考虑两翼,单纯就中轴组合来谈的话,国际米兰主场1-0战胜切沃的比赛或许会给曼齐尼一点提示。

主场1-0切沃(战术图如下)


本场比赛斯坦科维奇站在贝隆的身前,在进攻中向中路插上,而贝隆在他的身后。塞黑人的战术意识强,能够有选择的进行前插进攻,同时在禁区前也有横向和纵向的盘带,还有一脚不错的远射,因此切沃球员在防守斯坦科维奇时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对于贝隆以及两个边路的菲戈和基利的照看就显得顾此失彼,这点上是坎比亚索所不具备的。而防守上,斯坦科维奇和贝隆的配合也比较合理,贝隆站住位置,塞黑人在前场就地开始逼抢延缓对手的节奏,然后迅速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上去。综合看,斯坦科维奇和贝隆的中轴组合在战术执行上以及临场的表现数据看要比坎比亚索和贝隆的组合更合理一些,但防守上的问题也同样存在,那就是防守技术两个人都不过关,这套组合不可能在强强对话中应用,对阵中下游球队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曼齐尼在对佛罗伦萨的比赛中换下坎比亚索的举动也说明他看好斯坦科维奇和贝隆这对组合的攻击能力,但对中下游的球队时也是不错的选择,与其在边路将塞黑人限制住不如解放他到中路。其实斯坦科维奇和坎比亚索的组合曼齐尼也曾经尝试过,不单单在上场1-2输给尤文图斯的比赛中使用,上赛季意大利杯决赛第一回合就是塞黑人和阿根廷人搭档的,可惜效果不好。这对组合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缺少调动两翼的能力,在节奏的掌控上也只能说是一般。


后记:写完这篇贴子,笔者对于曼齐尼本赛季对于中场中轴的调配感到的只有无奈二字,单纯的变换两名球员的位置而不根据球员自身特点量身订做一套战术是曼齐尼在这个位置上调配的一个失误,而且无论坎比亚索和贝隆的位置如何变换,曼齐尼本身的指导思想以及要求上的变化却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贝隆受伤将休战3周,那么对于国际米兰来说的考验相当大,组织核心和防守轴心的缺阵对于球队的影响究竟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这篇贴子的一个遗憾是刚刚结束的意大利德比上斯坦科维奇和坎比亚索的中轴组合只搭配了半场,效用实在无法衡量,只得放弃不写这部分了。贴子中对于贝隆的分析比较少,后面的贴子中还会系统的分析贝隆的作用。

分享:
 供稿:蓝黑逍遥刀 编辑胡一胡 
【新闻纠错】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 网友讨论区
相关阅读
zisong:“电话门”事件的若干影响——冠军远没到手 (7-24)
zisong:国际米兰的教练迷局 (5-13)
zisong:米兰德比——曼奇尼最后的救赎机会 (4-12)
zisong:05/06解构蓝黑之俱乐部篇(1)—转会策略,矫枉过正的畸形产物 (1-28)
zisong:盲从还是理性——简要分析国际米兰夏季转会(三) (9-30)
 
友情链接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 CopyRight 2003-2007 INTER.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5441号 网站公安备案:200503B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