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inter.net.cn/dispbbs.asp?boardID=4&ID=30595 一次看到某报纸上有这样一段话:“INTER上赛季的经验已经表明:双中锋在对阵弱队的时候可行,打强队的时候还是上雷科巴或马丁斯效果更好。”相信这也是大多数INTER球迷和某些教练的看法,萨基也说过:“阿德身边需要一个第二前锋为他拉扯防线。”从他们的观点来看,双中锋是不那么有用的,我想就这个问题做一点探讨。 要谈这个话题,有个问题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双中锋?” 中锋,这是相对于边锋的一个对前锋队员场上所处位置和所起到作用的概括性说法。英文中的STRIKER指的就是中锋,为了和第二前锋分别,描写位置更接近中场的第二前锋用的单词是FORWARDER。在边锋战术的影响和作用渐渐减退的当代,形容两个前锋更常用的是中锋和第二前锋。我用S和F来作为本文中他们的代称。 更加传统意义上的中锋典型的代表是英式足球中的中锋,身材高大、体格强壮、头球出色而且速度慢。在远离禁区的地方起到的一般都是头球摆渡的角色,在禁区里做推土机和争抢第一点。简而言之,就是仅仅为进攻存在,由于速度一般较慢,在组织和参与防守上作用不大。有个称呼很形象的讲了他们的特点:“站桩中锋”。其中的优秀代表是爱尔兰队的奎因,在02世界杯上他的表现把S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对高球的绝对控制力让人印象深刻。 而现代足球的发展使得单纯的站桩中锋很容易被孤立于全队之外,他们容易掉进越位陷阱,容易被人看死,意识出众的中卫无论身高是否能够比得上他们,都可以通过一些小动作和挤撞让他们在进攻中作用全无。所以,其他类型的中锋出现了,他们能够靠身高和弹跳完成原有意义上中锋的工作,又能够靠优秀的全局意识为队友制造机会,协助防守。举几个例子:范尼的门前意识和射门能力出类拔萃,但是他有很好的回撤接应和传球意识;亨利更多的在边路活动,但是需要的时候,他仍然可以通过强壮的身体和脚下技术在中路强行通过;阿德有技术、有身体、有速度,原本不擅长的头球现在也大有长进,做球意识相当好,堪称全能杀手。他们是S,也可以打一打F。而肥罗、欧文和萨维奥拉因为先天条件所限,头球不是长处,但是他们凭借出众的速度和门前意识,也能够在S这个位置收获进球,戏耍空有身高而转身慢的后卫,他们在很多人的眼里也是中锋。剩下的诸如赫斯基、卡隆等人,他们拼抢积极,防守和接应意识好,在凶猛的前场逼抢中迫使对手犯错,也是S的一大类。 当然,相对于那些更加牛高马大的同行,像特维斯、萨维奥拉、马丁斯之流由于身高上的不足,加上速度快,技术好,并没有被人们看作是中锋,虽然他们起的的确是S的作用。维耶里和肥罗组合的时候,就没人说他们是双中锋。所以,“双中锋”这个形容词,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两个身体强壮,身高较高的前锋。这就是我们INTER目前争议很大的双中锋配备的真正含义。 这个双中锋的组合,前2年是克雷斯波和维耶里,这两年是CRUZ和维耶里或是阿德和维耶里。这三种组合从建立起来到现在都缺乏成功的范例和实效,但是由于他们在名气、个人实力上都是俱乐部的宝贵财富,所以在本赛季又一次成为了锋线上的选择。那么为什么他们在现实比赛中效果不佳,更有甚者被称做凌弱怕强的组合呢?这和球队比赛时面临的局面有关。 虽然现在进攻的手段众多,定位球和反击得分在不少球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依靠前锋的门前意识和射门技术解决得分问题仍然是主流。某某依赖症对于一些强队表现得就更加突出,为什么呢?因为一支强队在比赛中面对的一般是对手的顽强防守,实力悬殊的时候对方的铁桶阵往往让教头们绞尽脑汁。在防守一方拥有人数的优势,防守梯级井井有条的时候,通过一个能够吸引大量防守队员的身体素质出色、强壮有力、有身高的中锋来打破对方的防守平衡成了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无论他是头球摆渡还是攻门,无论他是做推土机还是为队友引开后卫,他对于铁桶阵的打击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说双中锋对弱队时有作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他们在面对一些强队时往往失去作用呢?强队,或者说一支有实力和我们互有攻防,胜负在三七开以上的球队,他们的反击和组织至少具备某种程度的能力,从而可以利用造越位和战术犯规来阻止我们的进攻,目标明显的S显然作用相对减小,两个S就失去了原来轰炸弱队的牵制作用,在对方大举压上的时候显得缺乏绝对速度,对方对我们反击的顾忌减小,转而使我方的防守压力加重,导致有S在前面无法发挥,他回到后面又使反击威力降低,拖慢全队速度。所以说双中锋对强队并非1+1=2,反倒是1+1小于2,甚至小于1。 一支强队所以强,必然是他的防守有相当的实力,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比如防守体系组织的好、有层次;门将出击果断,对高球和定位球防守出色;后卫个人能力强,一对一不惧单挑等等。上面几项必有其一,迫使进攻方必须有多方面,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攻击方式。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天下并没有完美的防守,同样也没有完美的进攻。在面对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时,只有更加灵活的运用各种不同的攻击手段才能够达到破门进而取胜的最终目的。简而言之:比对手多进一个球。须知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变化为敌所知。曼奇尼热身赛中使用的4中场组合还没到正式比赛就被人研究再三,比赛中处处被动,回想上个赛季的AC,热身赛中不显山露水,正式比赛中卡卡的突然爆发让其他所有意甲对手都吃了亏。这个赛季他们打法和人员缺乏新意,连连受挫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们INTER有了雷科巴的直接任意球、角球和远射,阿德的强力突破和抢点,德扬的后插上得分,可说是七种武器最少有四。维耶里仅仅凭借头球和身体已经逊于阿德,为了他的出场牺牲雷科巴或马丁斯的速度实在不该。虽然目前还缺乏边路的有效进攻手段,但是目前中路攻击方式可说是选择多多,没必要死抱着双中锋不撒手。当然,在面对一些弱队时,上两个中锋甚或上三前锋都是可行的选择,但是现在强弱不甚分明,彼此缺少了解的情况下,无论是联赛还是杯赛都可算做遭遇战一场。这样的现实底下,还是保有更多的攻击手段以供选择更为实际。 双中锋?呵呵,嘿嘿,哈哈哈哈!何必固执呢?只要我们按照足球规律办事,焉有不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