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inter.net.cn/dispbbs.asp?boardID=4&ID=42450&page=1 有一种说法,在绝大多数INTER球迷中间有着极大的市场,那就是俱乐部要成功,必须以本土化球员为根基,再配以一些高水平的外援,或者说是二队为根基,外援唱配角。但是我一向怀疑的个性让我始终无法轻信,我始终思考的是:我们要什么样的“本土化”? 把本土和二队放在一起,有点不容易看清楚,我分解开来分析。 推论1:本土球员很重要,越多越好。 以尤文为例:尤文利用关系和势力,先后抢到了多名公认有前途的新人,而他们一向也非常注重本土化。但是在上个赛季,阵营中拥有米科利、马雷斯卡、莱罗塔列三大本土新援的尤文却显示出了“外籍军团”的通病:屡屡在关键场合翻船,他们百年来屡试不爽的本土化+严格管理措施失去了灵验,不得不在本赛季改弦更张,打发了上个赛季才过来的三个意大利人,买来了埃莫森、卡那瓦罗、伊布,从而开始新的雄起。前推几年,天价购入的布冯、内德维德、图拉姆当中,恐怕还是内德的作用更大一点,而他也不是个地道的意大利斑马。 结论1:本土球员能力不到,照样只能在中小俱乐部混。否则亚特兰大就是意甲最强队了。(潜台词:实力) 推论2:本土球员很忠诚。 据说“本土化”的好处是:球队团结、凝聚力强,球员忠心耿耿。这是拜本土球员了解俱乐部历史文化所赐。我看不见得,一个球员对俱乐部忠心,首先需要俱乐部能给他一个好环境,最大限度地体现他的自身价值。比如工资,比如参加冠军杯的机会,比如主力位置。没有这些条件,球员很难保住忠心,尤其是那些有能力,有抱负的优秀球员。卡利亚里人爱戴的里瓦不过是没有转会尤文,就得到了赞许,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在30年前的足球圈忠诚对于小俱乐部的大明星们实在是个珍惜物品,如同当今的希勒之于纽卡斯尔。而佐拉呢?他也没有把最可宝贵的职业生命奉献给风光不再的那不勒斯,而是一再转投其他豪强怀抱。这样的球队,人来人往之下,与外籍军团何异? 结论2:本土球员只有到了豪门才忠诚。(潜台词:稳定) 推论3:本土球员在豪门就忠诚。 再看豪门中一些本土球员的选择,无论是皮尔洛之去AC,还是巴乔出走布雷西亚,甚或是詹尼凯达之去拉桥,都未能见人在无位置或有高枝的时候安于原状,可见他们对于自己的前途和财富还是更重视的,而非忠心能大于这两者。 或许有兄弟说:他们并非巨星,那么罗马双雄的旗手选择的地方就更有说服力了。在拉桥堕落的时候,内斯塔也得换个环境,托蒂就更不用说了,多次提出有可能转会,布冯在帕尔马成长,他也未必就有终老于奶牛的打算。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本土球员也不是圣人,他们也需要一个搭建完善的舞台,他们也需要坐在一列更快速华丽的列车上前进,如果没有这个先决条件,他们在接到豪门邀请的时候,心如鹿撞,如何能作到团结集体,聚拢人心?又如何能作到忠心不二呢? 结论3:本土球员在豪门有位置的时候才忠诚。(潜台词:稳定) 推论4:本土球员在本国的豪门就忠诚 据说本土球员更加忠诚些,不会考虑轻易转会。但是这实际上也是屁话,从中小俱乐部到大俱乐部,荷兰的本土人才,为什么不留下来打国内联赛呢?法国人、阿根廷人、巴西人为什么不在自己国内玩?哪怕是忠义盖世的巴蒂?很容易看出来,实际上起作用的还是个人前途,无论竞技还是经济。 结论4:本土球员除非正好在欧洲3大顶级联赛的豪门里面混,钱不愁,前途也不愁,那样才有忠诚。(潜台词:稳定) 推论5:本土球员有股气在,就是打不垮 据说本土球员优点是打不垮,有种精神,外籍球员多半对球队缺乏感情,对胜负漠不关心。我们就不提萨内蒂和科尔多瓦了,光是内德维德、舍埔琴科、塞尔吉尼奥,他们对球队是否有感情,他们在场上是否拼搏?相信公道的人都能给句公道话。而看本地人,无论是皮耶罗、乔.科尔,还是鲍耶、代斯勒,他们表现出了本土球员所应有的那种荣誉感和拼搏精神了么? 结论5:因人而异,硬汉萨维奇到那里都是硬汉,而皮耶罗等心理脆弱的,永远是***小宝贝。与其说本土球员打不垮,不如说本土大多靠的都是粗野和体力,而不是技术。(潜台词:稳定) 推论6:本土球员比大多数外籍球员更有股气在,就是打不垮 那要看本土球员在队里干的是什么活计。一个跑上跑下的后腰,什么时候看得出他精神委顿?一个凶狠成性的后卫,什么时候能看得出他精神萎靡?外籍球员?维埃拉什么时候精神萎靡了?这纯粹是查无实证的YY说法,如何能得证据? 结论6:除非大部分本土球员在非苦力项目上表现出更多精神上的优越性,那我真是相信本土球员天生丹田有气在了。(潜台词:实力) 推论7:二队的人员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 我们来看看二队是不是万应灵丹。从AC的二队来看,广为人知的扎克夺冠之年,涌现了安布罗西尼、萨拉、科曼迪尼等人,似乎还有个阿比亚蒂。但是看如今,除了安布罗西尼还愿意把板凳坐穿之外,阿比亚蒂想换个环境,科曼迪尼和萨拉到了亚特兰大后泯然众人矣。而AC依靠这批人马拿下一个幸运的冠军之后,随即被罗马双雄和尤文抢去了风光,直到一再调整,输血后的今天,方才缓过神来,而这个时候经过连串的优胜劣汰,这些二队人马已经纷纷边缘化。 结论7:我们也可以看到,二队也不是像吹得那么神,远的不说,看看皇马的帕文,大家就应该知道,拔苗助长的结果了。(潜台词:实力) 我们不能不疑惑:为什么“本土化”和“二队”在这里有如此多的问题无法解释?我想借用下总设计师的两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稳定压倒一切!” 豪门的压力大啊,一年不拿个冠军,也不能两手空空。无论国内国外,杯赛的冠军总得拿几个,哪怕是超级杯。死对头总得赢两回,否则天王老子也保你不住。这种情况下,哪个教练敢把自己的前途,钞票和风光都压在才进一线的小毛头身上?除非他本来就带过二队,横竖是个过渡任务,除死无大事。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二队的代理人不怕下课,却也是下课速度最快的一批。。二队的招牌,培养年轻人的苦劳都不能代替成绩来保住他们的乌纱帽。所以在豪门,能抓耗子的猫才能长留,抓不住耗子或者很长时间才抓一只的,都走了。本土不本土,实力是硬道理。没实力或者够不上,纯粹的本地人都不可能待在豪门,硬来本土化,恐怕不是因为购买国字号人物而破产,就是沦落到联赛中下游去了。 那么如何解释本土化带来的成功呢?依我看,与其说成功是靠本土化得来的,不如说是靠了: 一个经济稳定有抱负的豪门+一个严格而有序的内部管理+一个有才能并可以留任两三年的教练+一批在队里干过三年以上的骨干力量+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一种不懈追求的努力。 里面不见得一定需要本土队员占多数,或者是要个本土中轴线。皇马那两年,肥罗加齐秃+马克莱莱+耶罗一样成功了。但是一定需要稳定的环境。就是所谓的“稳定压倒一切!” 那么又如何解释荷兰三剑客对巴雷西的推崇,和世界各地豪门旗手大多土产的现实呢?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是有实力抓耗子的地头蛇呢?归根到底,球队在那里,球迷就更喜欢自己国家的球星,所以上上下下,由头到尾,你在俱乐部的任何人嘴里面,绝对停不到一点不满意地头蛇的看法。俱乐部要创造偶像,队友要互相吹捧,球迷要追星,球员本人要进国家队外加争取更好的待遇,所以圣人一个个出现了,面貌或英俊或冷酷,个个头顶光环,脚踏祥云。球迷为之疯狂,当然俱乐部在没有本土偶像时也硬要立一个出来了,再拌以吹捧宣传,于是乎人人都成了血统纯正,忠心耿耿,能力NB,一呼百应的带头大哥了。 而偏偏有这么个球队不识相,旗手非我族类,那就是INTER了。由于历史原因,没得稳定也没得成绩,尤文、AC于是抓住小辫子一阵猛捶,小丑里皮也再三讽刺球队组成,浑然忘了自己应用本土的失败,赶走大叔的丑行。呼唤本土,在我看来,是某些人设下的又一个心理陷阱,要我们重新去走AC、尤文已经被证明失败(或者说出成绩慢)的老路。本土,不过是博斯曼以后二队失势下的又一个噱头,众多大时代的遗老遗少们拿这个来为伟大的国家队之衰落辩解。 实际上,本土不本土,竞争去说话,成绩有没有,稳定来解答。要说本土和二队,我们70年代初的时候,法切蒂、科尔索等人都还在球队里面,为什么就不来几个冠军?要说国家队的希望,法国人的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巴西、阿根廷国家队的辉煌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了。球员在个人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指望通过更多的战术配合和更多的光环,是无法挑大梁的。一个小小罗,就算再独,他也比一个二队起来没能力无经验的后卫强,所以弗格森不从英格兰人里面去挑宝贝了,所以AC再也无法复制二队的巴雷西神话。 实际上,带头大哥只要有性格,能团结好集体,本土不本土关系并不重大。我们要是跟斯托伊奇科夫、克鲁伊夫面前查护照,只怕要被巴萨球迷饱以老拳了,而要是去跟那个高竖衣领的法国男人谈这个,恐怕也有点不合时宜。全队只要是个团结的集体,是本地人唱戏还是外地和尚念经,并无所谓,用心的地方应该在于创建和维护团结,而非看护照。而看普通球员,也是一样的道理,本土与否,不是最关键的。只有稳定和实力,才是不变的真理。 现在总算能给脑袋三部曲结个尾巴了,虽然内容不搭调,但是结论有关联,本土不本土,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