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inter.net.cn/dispbbs.asp?boardID=4&ID=63000&page=1 一直以来,听说的都是这样一种谬论:意大利国家队之所以不振,都是因为联赛外援太多,以至于无人可用,这就是意大利所先后几次限制外援的原因。后来又听得了另外一种奇谈(这主要是中国足协的高人们所云),就是国家队和联赛水平关系不大,因为南美的几支国家队势力很强,但是联赛水平差距欧洲甚远。果真如此么?小子自不量力,想一并把这几个问题给做个粗浅的解释,虽然说仓促,从构思到写贴只花了4个月左右,对于回答这个足球世界的大课题显得不够恭敬,但是我的水平也就这样了,希望大家谅解。 一、理论 首先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国家队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答案很简单:组成国家队的球员的个人能力的强弱。再好的教练也不可能让中国队去夺下世界杯,原因就在于此。那么如何提升一批本国球员的个人能力呢?是让他们多在本国联赛中出场么?显然不完全是。 一个球员的个人能力,大体上由3个方面组成:个人技术、身体素质、战术意识。 个人技术是指他对球的处理能力,包括传接球、带球停球、射门等等。这些能力,不但需要教练的细心指导,更需要球员的天赋和苦练。挑选球员,首先要看这一点,不可能大街上随便抓个体形匀称、运动神经好的小孩就说是明日之星。有些球员在个人技术上存在缺陷(不管它是怎么产生的),这就制约了他今后迈向更高台阶的发展,比如一个停球传球技术很一般的球员,在中场就会混的比较吃力。除非他是像加图索和CZ一样跑不死,才可能弥补、掩盖下他的缺点。 而身体素质,是完善和实现个人技术的保障,头球同样好,垂直起跳高度相同的两个人,科勒和副队显然就在头球争顶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带球能力同样出色,但是一个是小马,另一个是克鲁斯,在场上带球跑起来的威胁显然就不同。射门角度同样刁钻,但是阿德的射门和克劳奇的射门守门员扑起来显然不同,后者的腿部力量比前者可能会弱一半,射门的成功率也肯定会有差异。身体健康、力量、速度、柔韧性、身高等条件更好的运动员在场上能更好的发挥他的个人技术,反之则可能会浪费他的天赋。 战术意识是球员充分发挥自己身体、技术特点的必备条件,一个熟悉队友习惯,知道往那里跑动等球的前锋,即使只会射门,也是足以让人畏惧的。反过来,一个技术全面,身体条件好的前锋,如果老是回中后场要球带球,在前场又不懂得采用战术配合来摆脱后卫的纠缠,那么他的作用要大大弱于前者。这个词也经常被经验所代替,比如谁谁谁经验老到啊,踢得如何如何合理啊等等。 不过战术意识依然要靠球员自己通过思考和练习来不断改进,对于一个有上进心,懂得观察形势,考虑全局,常常想着自己如何发挥才更好的球员,在这方面上升的空间可以说是无限大:巴乔到了他的职业生涯末期,还在长球,圣西尼、卡雷拉等老将,越老越香。而某些挥霍青春,头脑卤莽的球员,年龄的增加只会让他的作用慢慢下滑,最终归于平庸:尤文的蒙特罗,被称做“如果少吃牌的话,是世界第一中卫”,但是一直到他离开为止,他都没学会怎样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更具体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举出了。大家可以看到,三个条件环环相扣,又各自独立。从来就不乏身体和战术意识出色,但技术粗糙的优秀球员——他们一般被认为是好工兵、好后卫。也从来就不缺技术优秀但其他能力不强的球员——他们一般被评价为华而不实。归根到底,只有那些依据自己的技术、身体条件,在球场上最合理的运用好它们的球员才真正在球场上占据优势,足以被称之为球星。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看联赛在一个球员的成长过程中到底起到的是个什么作用。众所周知,足球的启蒙年龄比较小,以INTER而论,一级级的梯队大概有十来支,最小的是U8,这个年龄教授的是个人技术,训练他们的球感,增长他们对于足球运动的热情,对于足球的控制技术。到了青春期,重点则转到了饮食习惯,身体素质训练上,开始慢慢的强化球员利用自己身体条件发挥技术的能力,比如高速度跑动中的传中精确度。在U17以上,才开始重点磨练球员的战术意识,教授球员如何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下运用不同的技术动作才最有效,最合理,比如面临逼抢时,是传球还是过人,对于传球技术佳以及盘带加速能力好的球员,显然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 如果把这个过程简单的分做三个阶段,即技术阶段、身体阶段、战术阶段的话,也可以看做是球员从儿童到成年的发展过程。其中对于球员日后成长影响最大的有三个因素,分别是教练的指导、环境的熏陶、自己的努力。像内德维德并未因为教练不喜欢他而放弃,始终积极的努力上进,终于成材。而有些球员则过懒,让天性左右,如同克鲁伊维特,这是因人而异的。人为可以控制的主要是教练的指导和环境的熏陶。 在小队员的启蒙阶段,即以技术为主的阶段,环境的作用非常显著。这个环境所指的是民间的足球普及程度和水平,金字塔的底座越大,可以承受的高度也越高。巴西的街头足球、沙滩足球传统,以及其他国家小球员接受训练时同伴的足球水平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即使是同样的悟性和身体素质,每天面对的对手水平不同,也会影响到球员的成长。中国的足球基础条件和人员数量就注定了几乎不可能出个卡萨诺那样的街头足球天才。由于各个国家用于启蒙儿童的足球教材、器材大同小异(巴西的偏重足球例外),限于受培训者的理解能力,在教练的指导上也很难现出多么大的差别,因而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一个适合足球的环境,以及球员的个人积极性上。 到了应该熟练运用身体条件来发挥技术的阶段,教练的悉心指教就非常重要了。每个球员的身体素质、柔韧性、协调性都各有不同,在增强已有技术优势的同时,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更好的完成他们,就需要教练更多的心血。环境这时候退居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几乎所有优秀球员在这个时期待的地方都是足球学校中,或者是各俱乐部的青年队。因为这里才能保障球员得到更详细的指导,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而且这里的饮食和训练条件也能最大限度的帮助球员在青春期得到一个优秀的身体发育过程。 进入球员最终适应职业环境的最后一个阶段,即战术意识养成阶段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所处联赛的水平。在英甲甚至英乙所积累的经验恐怕就只有身体冲撞和长传冲调,而英超则完全不同。综观目前世界上很多顶级球员,不在欧洲踢球的估计是没有,原因正在于此。而教练的指导和栽培,也可以帮助他们迅速适应这个环境,但是一般其作用要小于联赛的磨练。 进入正式的职业化联赛之后,随经验而来的更多属于临场处理球的合理化意识,即战术意识,具体技术虽然也会随着加练和强化向实用化和熟练化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比较小了。身体素质一般以25到27岁到达一个颠峰值,其后每况愈下。具体每个不同球员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的进步还能有多少,一要看带队教练是否有教授有潜力队员的兴趣和能力,二要看球员本人是否虚心受教,三要看球员对于场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问题,能否结合其自身情况进行改进,即所谓的“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