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罪魁祸首 到了这里,我们已经看到,问题并非出在外援挤占了意大利球员的出场机会,而在这些年轻人起跑就已经落后很多了。是什么造成了意大利球员在幼年时就技术粗糙,基本功不扎实呢? 说法之一:根据一些意大利的老球员、老前辈所言,症结在于萨基所引领的区域防守之风,让青年队教练违反了足球运动员培养的基本规律,把更多时间用在了战术意识和配合训练上,导致个人技术疲软。 这个说法的确有相当道理,但是我们可以想想,如果说一两支球队受这个风格的影响可以理解,但是说意大利甲级20支,乙级20支球队都受这个风格影响,看着能赚钱的人才硬是这么被扼杀,可能吗?意大利是个相当注重宣传和明星效应的国家,近些年来很多球员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就被寄与“某某某接班人”的称号来宣扬,比如“下一个内斯塔”,“下一个托蒂”,“下一个托尔多”等等等等,有个小将德法尔科还没有表现出什么东西来,就忙不迭的看做“巴乔第二”的希望,这样的国度,怎么可能教练会不注重他的个人技术培养,而去要求他多练配合呢? 说法之二:本土青年球员培训见效果慢,大多数球队急功近利,都从国外引进球员培养,导致了青黄不接。比如像莱切、乌迪内斯重点培养的很多都是外籍球员。 这个说法就本质来讲,还是有相当排外色彩的,但是这也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因为一两家球队把重点放在引进培养——再出售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球队并不这样做。意甲这么多球队,重点培养意大利球员的还是大多数,引进年轻的外籍球员来只是青训的一个补充手段而已,很少有球队将之作为青训的主要手段:因为引进本身就带了风险,小队员有可能不适应环境,或者最终不能够成材。 实际上,真正对意大利足球、青年人材伤害最大的并非外援、区域防守误区这类细枝末节的东西,而是意大利恶劣的职业足球环境本身! 我们把上面列举过的资料来做个统计,这个事实就非常清楚了。 在上面的意大利国家队球员资料当中,这些球员所首次亮相的俱乐部有:帕尔马、热那亚、拉齐奥、那不勒斯、科莫、佩鲁贾、布雷西亚、维罗纳、罗马、摩迪纳、皮亚琴察、佩斯卡拉、利沃诺、蒙扎、博洛尼亚、梅西纳、隆地内拉、切蒂、雷吉纳、科森扎、帕多瓦、巴里等22支等级不同的俱乐部。 其中帕尔马、热那亚、拉齐奥、那不勒斯、科莫、佩鲁贾、布雷西亚、维罗纳、罗马、摩迪纳、皮亚琴察、博洛尼亚、梅西纳、雷吉纳、帕多瓦、巴里都属于意甲和意乙的老牌球队,在这两级联赛(也是国家队选人的集中地)位置相对稳固,多年来为意大利贡献了众多人材。 然而这些球队目前处境如何呢?其中热那亚、那不勒斯、科莫、佩鲁贾、布雷西亚、维罗纳、皮亚琴察、博洛尼亚、帕多瓦、巴里先后降级了,其原因几乎都是经济困难导致的。由于他们无力支付必要的开销,又得不断将球员出手,竞技成绩每况愈下,最终降级。而每一支球队降级之后都致使青年人材被瓜分流动,而且是几乎无偿的流动。由于经济危机的压力,神圣同盟的存在,转会市场根本无法给小球队间的人员流动带来应有的收益。罗马要买巴里的卡萨诺,就得花大价钱,反过来,内斯塔在默契操作之下,成交价格之低让拉齐奥球迷欲哭无泪。普遍的经济困难之下,让中下游球队无力出资去购买一个心仪的青年人才,未成型的球员不得不自寻出路,或者被动中断在原俱乐部接受的培训,或者主动中断在原俱乐部接受的培训。 另外一方面,在近几年中,意甲七姐妹的帕尔马、拉齐奥、罗马、佛洛伦萨先后遭遇了严峻的财政危机,除罗马外,3队均破产重组。紫百合更是经历了被直接降到丁级的待遇,罗马也因为拖欠近亿税款而被一再追债。这对意大利原本稳定的人才输送链条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在每个俱乐部都面临迫切的生存危机之时,一时见不到成效的长期青年培训体制也就成了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前段时间所发生的,拉齐奥青年队集体叛逃到死敌罗马的事情就很说明问题,洛蒂托连内格罗这种老臣的工资都可以拒而不发,那里有心思来管年轻人的死活? 一个国家级别球队的兴衰,怎么可能取决于一两支豪门的实力如何呢?意大利所原有的人员输送管道,是这样一个: 1、散布意大利各地区的中小俱乐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2、在一定年龄时,这些人才在青年联赛(如皮尔洛)或者职业联赛(如卡那瓦罗)中表现出自己的出众水平,从而被豪门买走; 3、他们开始在豪门中证明自己的水平是否能与世界级的外援和前辈抗衡,证明自己是否有在压力和更高水平的竞技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实力; 4、在通过了这种验证之后,国家队放心的招入他们,补充强化国家队实力。 但是不幸得很,这个链条的第一级在经济危机的这5年中已经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我打开了CM 00/01的档案,这时正处在足球经济泡末行将破裂的前夜,这里有一支球队在最近4年里面已经被人渐渐遗忘,它曾经拥有过卡莫拉内西、穆图、吉拉迪诺、奥多、科卢奇等优秀球员,就他们此后转会的身价来计算的话,绝对不少于5000万欧元,这支球队在01/02赛季后降级,从此树倒猢狲散,它就是切沃的同城兄弟:维罗纳。 当然,如果说起另外一个名字的话,大家会更熟悉点。布雷西亚曾经拥有过巴乔、托尼、菲利皮尼兄弟、博内拉、塔雷、卡拉乔洛、阿格里亚蒂、琼蒂等一班甲级征战多年的球员,但是他们也没有逃脱降级的厄运。最近降级的还有博洛尼亚,在他们01/02赛季的报名表上,我找到了扎卡尔多、希格诺里、沃姆、法尔科内、扎乌利等人的名字,而在同一个赛季中,征战意甲的佩鲁贾刚卖掉了马特拉齐,却还拥有着利维拉尼、巴约科、特德斯科、迪洛雷托、布拉西、格罗索等球员。 在那个年代,有个球会不能不提,它就是亚特兰大。多尼、卡雷拉、泽诺尼兄弟、皮纳尔迪、贝里尼、罗西尼、科曼迪尼等球员声名如雷贯耳,在此前它还先后出售过大因扎吉和维耶里,如果它能再在甲级延续4年时间的话,当时球队中年仅16岁的帕齐尼可能就会担负起球队大梁。 现在以出售球员闻名的乌迪内斯,当时刚卖掉菲奥雷和詹尼凯达,他们的皮萨罗、亚昆塔等人尚幼,约根森已经名声渐长,平齐、德桑迪斯都才露峥嵘。而另一家球队莱切,则拥有着多名日后让人惊叹的球员:武格里内奇、武齐尼奇、切万顿、斯托维尼、托内托、科南、博伊季诺夫。 当时的几支球队,帕尔马、拉齐奥、罗马、佛罗伦萨实力都相当强悍,帕尔马在甩卖了布冯、图拉姆之后,依然拥有卡纳瓦罗、拉姆齐、弗雷、迪亚纳、米库、中田英寿等人,而拉齐奥当时尽管失去了内德维德、贝隆,却还依然拥有克雷斯波、内格罗、内斯塔、潘卡罗、法瓦利、西蒙尼、科瓦切维奇、波波斯基、卡斯特罗曼、斯坦科维奇等大将,罗马的蒙特拉、德尔维奇奥、坎德拉、利马、巴蒂、托蒂、阿松桑、埃莫森为他们带来了联赛冠军,佛罗伦萨在此时已经衰落,先后出售了巴蒂、鲁伊·科斯塔、托尔多之后,队中仅仅拥有基耶萨、莫菲奥、阿达尼、巴罗尼奥等人。 而在这时,皮亚琴察已经在意甲中消失了,这一去,不知道会是多长时间。它是吉拉迪诺、因扎吉初次亮相的球队,但是它没有能从球员身上得到什么好处。一手培育了BOBO的都灵,也在随后不幸降级,上赛季的射手王卢卡雷利,曾经在这支球队效力过很长时间。帕多瓦目送着亚昆塔、皮耶罗大红大紫,但是自己却无力翻身,巴里作为先后让赞布罗塔和卡萨诺得望豪门的跳板之后,自己也一蹶不振了。 有降就有升,新兴的球队依靠什么躲避开了经济危机的寒流呢?是轻装上阵和来料加工。这对于本土青年人才的培养并没有什么帮助,但是能让俱乐部生存——已经足够。 切沃升级的当年,同城兄弟维罗纳就降级了,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生与死的代表范例。切沃是一支实现了3级跳的俱乐部,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几乎丢弃了所有增加开支的部分,蛋糕厂老板搜罗的都是在各个大俱乐部不得志的失意球员,加上一个优秀的主帅和技术分析部门,尽量压低球员的开销来维持生计,青训??他有青训么??极度简化的部门和管理层次,几乎不可能维系什么青训教练和一级级青年队。 而莱切和乌迪内斯,也是不约而同的走上了类似道路,不过他们的加工系统比切沃相对高档一点:买进国外半成品,无论是非洲、东欧还是南美,跳过技术塑造期,直接灌输意大利传统的身体运用和战术意识能力,然后迅速将成品套现。这实际上是一种掠夺式的开采方式,把培养年轻球员开支的大部分成本转嫁到了耐心栽培他们的贫穷国家俱乐部中。 这个做法可以使用多长时间?并不让人乐观。这样的球队很难培养起球员的忠诚意识,而且由于不断坚决的向钱看齐,卖出当家球星,教练也很难满足于长留。很容易踏进一个:卖人——教练变动、球员变动——成绩下滑——新培养的球员难以出手的恶性循环里面去。莱切在博季诺夫和切万顿身上捞足了本钱,但是泽曼离开后成绩下滑得着实厉害,而乌迪内斯能在扎克和斯帕莱蒂离开后维持不倒,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他们的经济很大程度依赖于球员买卖,亚昆塔出手不易,正是困难的先兆。 其他的一些中小球队,在两难选择中步履维艰。或者是收罗搜刮尽76前后一代青训的成果来维系(桑普多利亚),或者是无奈的看着一堆二流球员依靠整体维持生存(梅西纳)。上赛季除了前7的球队外,其他13支球队都在为保级奋战,从而让急功近利、缺乏耐心更加的蔓延开来。成绩与经济交相压迫之下,青训一退再退,一伤再伤。 |